今天翻书柜突然看见那本落灰的《钦定词谱》,这才想起来去年立过flag要把它啃明白。结果你们猜怎么着?翻开第一页就被“又一体”“仄韵”这些词直接劝退,扔在角落吃灰整整一年。
昨天收拾屋子又摸到这本书,心一横决定换个法子试试。我先泡了杯浓茶,把谱子摊在桌上逐字看。发现最大的坎儿是那些小字注释,什么“前段三句三平韵后段五句四仄韵”,看得我头皮发麻。干脆抓了本便签贴,遇到看不懂的术语就抄下来贴墙上,半天功夫贴了满墙黄纸条。
后来我琢磨出个笨办法——直接找熟悉的词对照着看。比如《浣溪沙》这词牌我背过,就翻到对应那页比对。先数句子长短,再拿铅笔在谱子上划节奏线,突然发现那些“中”字代表平仄都能变通,顿时轻松大半。原来不用每个字都卡死规矩!
这五个技巧帮我开了窍:折腾完这通突然开窍了。今天下午试着重填《鹧鸪天》,照着谱子就像看菜谱放调料,平仄韵脚安排得明明白白。虽然写得还是生硬,但至少能看出词的模样了。原来啃不动不是咱脑子笨,是方法太死板。要是早点这么玩着学,也不至于让谱子吃一年灰。

说句实在的,古词谱就像老房子的结构图,看着复杂但摸清承重墙就简单了。你们要是也有吃灰的词谱,不妨试试我这套野路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