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琢磨着把receive这个词彻底整明白,平时老看见这词,但真要我说清楚具体啥意思,脑子里还是一团浆糊。
我顺手抓起桌上的牛津词典翻到receive那页,解释密密麻麻的,又是“接到”又是“遭受”的。盯着例句看了半天,发现这词居然能用在收快递和挨批评两种完全不同的场景里。
干脆找张白纸把常见搭配列出来:
写着写着突然开窍了——这词核心就是“被动接受”,不管好的坏的,只要是从外界传到你这儿的都能用。

接着琢磨中文对应说法,发现特别有意思:
原来中文靠换动词来表达情绪色彩,英文却用一个receive全搞定。
刚好外卖到了,我故意对着手机念叨:“I'm receiving my lunch now.” 说完自己都乐了——这种日常场景用receive确实显得特别正式,老外平时估计更爱用get这种简单词。
把笔记整理成表格贴在墙上,下次再遇到receive肯定秒懂。搞懂这种基础词特别有成就感,就像给知识体系打了块结实的地基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