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琢磨着把家里那点事儿理理清楚,主要想弄明白“当家人”到底是个啥意思。这事儿说起来简单,真细琢磨还挺绕的。
我家四口人,我爸我妈,我,还有个上初中的弟弟。以前总觉得“当家人”就是我爸,毕竟家里大事儿都是他拍板。可后来发现不对劲儿。
比如上周家里空调坏了,我爸直接说“修啥修,买新的”,我妈就在旁边念叨“还能用,别浪费钱”。你猜怎么着?还是我妈偷偷联系了维修师傅,花两百块搞定了。我爸后来知道了,也就嘟囔两句“行行”。
接下来几天,我特意留意了家里的各种事儿:

这么一看,所谓的“当家人”根本不是谁说了算那么简单。更像是个分工协作的体系——我爸管钱袋子,我妈管日常运转,我弟负责捣乱,我嘛……好像就是个旁观记录员。
后来我琢磨明白了,家庭地位就是责任和话语权的组合。谁在某个领域承担主要责任,谁就在这事上有话语权。像我家:
我得出个真正的“当家人”不是某个固定的人,而是根据事情不同动态变化的。强行让一个人在所有事上都当老大,反而容易把家庭关系搞僵。
记录完这些,我突然觉得挺有意思——原来我们家一直在用这种模糊分工的方式维持平衡。虽然从来没明说过,但每个人心里都清楚自己的“势力范围”。这大概就是家人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