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知道扬州八怪画竹子的是谁看这里就对了
大家好呀!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超有意思的话题——扬州八怪中那位特别会画竹子的大师。作为一个对书画有点小兴趣的小编,我可是查了不少资料呢,保证让你看完这篇文章就彻底明白啦!
先来认识一下扬州八怪
扬州八怪是清代活跃在扬州地区的一批画家,他们可不是真的"怪",而是因为画风独特、不拘一格才得了这么个称号。这群艺术家生活在18世纪,那时候的扬州可是个繁华的商业城市,艺术氛围特别浓厚。
扬州八怪都有谁呢?让我给你列个表:
姓名 | 生卒年 | 代表题材 |
---|---|---|
金农 | - | 梅花、人物 |
郑燮 | - | 竹子、兰花 |
黄慎 | - | 人物、花鸟 |
李鱓 | - | 花鸟 |
李方膺 | - | 梅花、松树 |
汪士慎 | - | 梅花 |
高翔 | - | 山水 |
罗聘 | - | 鬼趣图 |
看这个表是不是一目了然?八位画家各有专长,但今天我们要重点聊的就是那位画竹子特别厉害的——郑燮!
郑燮:不只是画家那么简单
郑燮,字克柔,号板桥,所以大家也常叫他郑板桥。这位老兄可不仅仅是画家,还是书法家、文学家,简直就是个全能型选手!他1693年出生在江苏兴化,活了72岁,在那个年代算是高寿了。
我佩服郑板桥的一点是,他不仅艺术造诣高,做官也特别正直。他曾经在山东范县和潍县当过知县,为官清廉,特别关心百姓疾苦。后来因为得罪了权贵被罢官,回到扬州专心画画写诗去了。
为什么郑板桥画竹子这么出名?
说到郑板桥画竹子,那真是绝了!他笔下的竹子不是那种死板的、千篇一律的,而是充满了生命力和个性。我每次看他的竹画,都能感受到那种挺拔向上的精神。
郑板桥画竹子有几个特点特别值得一说:
1. 以书法入画:他把写字的笔法用在画画上,竹竿像篆书,竹节像隶书,竹叶像草书,整个画面既有画的意境又有书法的韵味。
2. 简练传神:他画竹子不追求细节的繁琐,而是用简练的笔墨表现出竹子的神韵。有时候几笔就能画出一片竹林的感觉,太厉害了!
3. 寓意深刻:他画的竹子不只是植物,更是一种人格的象征。挺拔不屈、虚心有节,这不就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理想品格吗?
我喜欢他的一幅作品是《墨竹图》,画面上的竹子疏密有致,墨色浓淡相宜,配上他那独特的"六分半书"题诗,简直完美!
郑板桥的"怪"在哪里
作为扬州八怪之一,郑板桥的"怪"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:
首先是他作画的态度。他有一句名言:"凡吾画竹,无所师承,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。"意思是他画竹子不是跟老师学的,而是从自然中观察来的。这种师法自然的创作理念在当时挺前卫的。
其次是他卖画的规矩。郑板桥晚年靠卖画为生,但他可不是随便什么人的钱都收。他制定了《板桥润格》,明码标价,而且特别注明:"凡送礼物食物,总不如白银为妙;公之所送,未必弟之所好也。"这么直白的做生意方式,在当时文人中确实少见。
后是他那特立独行的性格。他曾经写过一首诗:"咬定青山不放松,立根原在破岩中。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西南北风。"这诗写的虽然是竹子,但分明就是他自己的写照嘛!
如何欣赏郑板桥的竹画
作为一个普通爱好者,我觉得欣赏郑板桥的竹画可以从几个角度入手:
1. 看整体气韵:先站远一点看整幅画给你的感觉,是清雅还是豪放?是疏朗还是密集?
2. 观笔墨技法:走近看看他用笔的轻重缓急,墨色的浓淡干湿。特别是竹叶的排列组合,特别能体现功力。
3. 读题画诗文:郑板桥常在画上题诗,诗画相得益彰。读懂了诗,往往能更深入理解画的意境。
4. 体会作者心境:试着感受画家创作时的情绪和想法,是愤世嫉俗还是悠然自得?
记得我次在博物馆看到郑板桥真迹时,那种震撼至今难忘。纸上的竹子仿佛在风中摇曳,能听到沙沙的响声似的!
郑板桥对后世的影响
郑板桥的影响力可不止在他那个时代。直到今天,学习中国画的人很多都会临摹他的竹子。他的艺术理念也影响了很多后来的画家。
我佩服的是他把文人画推向了新的高度。在他之前,文人画多少有点高高在上的感觉,但郑板桥让艺术更加贴近生活,既有文人的高雅,又不失生活的气息。
现在拍卖市场上,郑板桥的作品价格一直很高。2011年,他的一幅《竹石图》在香港拍出了4600多万港币的天价!不过我觉得,艺术的价值真的不能用金钱衡量,那些画作带给我们的精神享受才是无价的。
我的一点小感悟
作为一个业余爱好者,我特别喜欢临摹郑板桥的竹子。虽然画得不像,但这个过程让我更加理解了他所说的"眼中之竹"、"胸中之竹"和"手中之竹"的区别。
有时候工作压力大,我就会翻翻郑板桥的画册,看他笔下那些挺拔的竹子,心情就会平静很多。艺术真的有治愈的力量呢!
对了,如果你去扬州旅游,一定要去扬州八怪纪念馆看看,那里收藏了不少郑板桥的作品复制品,虽然不如真迹震撼,但也能感受到那份独特的艺术魅力。
你喜欢郑板桥的哪幅作品?或者你对扬州八怪还有什么想了解的?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