哈喽大家好!今天咱们来轻松聊聊冯友兰先生,这位近代响当当的哲学大家。说实话,一开始看到这个题目,我还有点犯怵呢,毕竟哲学这东西,听着就挺高深的。但后来想想,其实也没那么复杂,咱们就当唠家常,看看这位冯先生到底是个啥样的人。
咱们得承认,冯友兰先生的履历那叫一个闪闪发光!北京大学毕业,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,妥妥的学霸一枚!之后在中州大学、广东大学、燕京大学、清华大学、西南联大这些名校都做过教授,后还去了北大,这教学经历,啧啧,够丰富! 而且人家还不止是教书匠,还是全国政协委员、全国人大代表,妥妥的社会精英!
感觉他的人生就像开了挂一样,一路顺风顺水。 不过,这只是表面现象。 要我说,冯先生厉害的,还是他的学术成就。 他那套“新理学”,据说影响巨大,成了当时中国牛的哲学家之一。 当然,我个人对这些学术理论理解有限,也就只能看看热闹,不过这足以说明他的学术造诣非常高。
他写的《中国哲学史》,那更是经典中的经典!据说这是部比较完整的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哲学史,好多大学都用它当教材呢! 我虽然没读过(惭愧惭愧),但从名字就能感受到这书的分量。 想想看,要把几千年的中国哲学史浓缩成几本书,得下多大的功夫!这得需要多少年如一日的潜心研究才能完成啊! 这本书,称得上是呕心沥血之作。
还有他的“贞元六书”,听名字就觉得挺有意思的。“贞元”二字,听着就很有古韵,感觉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。 这套书是他“新理学”体系的体现,也算是他人生的精华总结吧。 据说这套书的完成,是在抗日战争时期,想想那个动荡的年代,还能静下心来做学术研究,这毅力也是没谁了。
冯友兰先生的人生,可以用“传奇”二字来形容。 他不仅学问高深,而且经历丰富,这在那个时代,是凤毛麟角的存在。 想想他经历的那些事情:留学美国,辗转多所大学任教,抗日战争时期在后方做研究,新中国成立后继续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……这些经历,比小说还精彩!
说到这里,我不禁想起了他的一段经历,据说国民党溃败的时候,蒋介石想把包括胡适、冯友兰等一批文化名人接到台湾,但冯友兰拒绝了,而且还对打算去台湾的胡适表示不屑,说胡适做了“过河卒子”,而自己不受这种约束。 这段故事,让我对冯先生又多了几分敬佩。 他那种宁折不弯的骨气,真令人钦佩!
下面我们来简单看看冯友兰先生的一些重要生平经历:
时间 | 事件 |
---|---|
1895年 | 出生于河南唐河 |
1918年 | 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|
1924年 | 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|
-年 | 出版《中国哲学史》上下册 |
抗日战争时期 | 完成“贞元六书” |
1990年 | 逝世 |
冯友兰先生是一位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学者。他的学术成就、人生经历,都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。 虽然他的哲学思想我可能不太懂,但他的精神,却深深地打动了我。 他那种对学术的执着追求,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,以及那份宁折不弯的骨气,都是我们值得学习的。
说句实在话,要完全了解冯友兰先生,恐怕得花上好长时间认真研究他的著作。 但我相信,就算只是简单了解他的生平和主要成就,也能让我们受益匪浅。 毕竟,学习历史,不仅是为了了解过去,更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未来。
那么,你对冯友兰先生有什么样的看法呢? 你认为他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是什么? 期待你的分享!